隔震支座厂家

减隔震技术——减轻地震灾害的工程措施

238次阅读
没有评论

科学定义:结构减震控制技术俗称减隔震技术,是减震技术与隔震技术的统称。减震技术是在结构上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变形消耗进入结构的地震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

科学定义:结构减震控制技术俗称减隔震技术,是减震技术与隔震技术的统称。减震技术是在结构上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变形消耗进入结构的地震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隔震是指在房屋底部或中间设置柔软的隔震层,以隔离和消耗地震能量,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仅从效果上看,隔震技术比减震技术更有效。但是,隔震技术和减震技术各有其适用范围,隔震技术不能取代减震技术。

实例:2013 年四川芦山7 级地震,芦山县人民医院门诊楼为隔震建筑,震后结构基本完好,设备正常使用,在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医院其它建筑破坏严重无法使用。

减隔震技术的快速发展始于20 世纪60 年代。20 世纪60 年代中后期,新西兰、日本、美国等多地震国家对隔震技术开展深入、系统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70 年代,新西兰率先开发出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大大推动了隔震技术的实用化进程。到20 世纪90 年代,全世界至少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基础隔震”技术的研究,并在美、日、法、新、震”建筑物。1994 年洛杉矶地震,采用建筑隔震技术的USC 大学医院功能基本完好;1995 年日本阪神地震中,采用橡胶支座隔震的建筑,经受住地震的考验,隔震性能良好,此后建筑隔震技术相继写入各国抗震规范,应用数量大幅度增加,其中80% 以上采用叠层隔震橡胶支座。日本是目前隔震建筑最多、技术最成熟的国家,其最高的隔震建筑高177 米。2011 年3 月11 日9.0 级东日本大地震中,隔震房屋以及室内仪器设备没有损坏,表现出优异的抗震性能。

我国最早的隔震建筑是1993 年由周福霖院士设计建造的汕头陵海路八层框架结构商住楼。1994 年5 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权威专家将这个隔震居民楼的建成誉为“世界建筑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2000 年建设部颁布了行业标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2001 年,建筑隔震与消能减震技术写入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标志着隔震消能技术在我国的成熟发展;2006 年以后相继颁布国标《橡胶支座 第一部分:隔震橡胶支座试验方法》、《橡胶支座 第2 部分桥梁隔震橡胶支座》、《橡胶支座 第3 部分: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橡胶支座 第4 部分 普通橡胶支座》,上述标准的颁布规范了建筑隔震技术的设计、生产和检验。

到目前为止,建筑隔震技术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云南、江苏、山西、北京、四川、广东、甘肃、青海等省市,已建成隔震建筑3000 多栋。云南是我国建筑隔震技术应用范围最广的地区,建成隔震建筑超过2000 栋。标志性建筑有2008 年开始建造的全球做大单体隔震建筑昆明新机场航站楼,面积达56 万平方米,工程采用了复杂的混合减隔震技术和先进的性能设计理念,开发了大型复杂结构隔震使用的新型橡胶隔震支座,创新了安装方法,首次实现了对隔震支座的安装更换,首次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系统对隔震层进行监测。2013 年开始建造的玉溪公租房11 栋31 层隔震建筑,楼高90 米,成为我国最高的隔震建筑群。这标志着我国在高层建筑隔震技术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自2007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减隔震技术应用,同时要求对减隔震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2014 年云南省政府将《云南省减隔震建筑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纳入政府立法计划,以加强减隔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有序推进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正文完
 0
云南减隔震支座厂家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云南减隔震支座厂家 2022-03-02发表,共计1512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隔震支座厂家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