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支座厂家

《中国建设报》江苏: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提升抗震防灾能力

367次阅读
没有评论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习近平

 

□ 王璇 乔鹏

长期以来,江苏省高度重视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在不断强化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的同时,率先完成了区域抗震体系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全覆盖,逐步构建了全省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开展了地震易发区重要防灾救灾建筑抗震安全风险排查,在苏南、苏中、苏北分别建立了抗震防灾科普教育基地,全省抗震防灾工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加强区域抗震体系研究

率先实现抗震防灾规划全覆盖

江苏地处郯庐断裂带和长江中下游至南黄海断裂带,7度及以上设防地区占全省面积的74%,是我国中东部设防水准较高的地区之一。为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题开展了江苏沿江沿海地区、苏北郯庐断裂带地区两大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研究,编制完成了《江苏省区域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实施技术导则》,为全省建立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提供了技术指南。在此基础上,形成城镇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建设研究与应用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区域应急保障基础设施抗震改造、区域联动联防设施体系和区域联动机制建设,提升区域综合抗震防灾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做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门发文推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明确规划中的抗震设防标准、建设用地评价与要求、抗震防灾措施应当列为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作为编制详细规划的依据。“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41个县(市)均已完成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全覆盖。”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设计处处长朱东风介绍,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省厅还积极指导各地制定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实施方案,并持续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等规划内容进行督查,推动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部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到期和抗震设防烈度发生重大变动等实际情况,今年3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门发文要求各相关城市及时开展规划修编。截至目前,进展较快的苏州、南通等市已初步完成规划修编的技术成果,无锡、宜兴等市正在启动规划修编。

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有效避难面积达3292万平方米

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开展救灾指挥、综合应急医疗救护、专业救灾队伍驻扎、市民避难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根据省政府工作部署,“十三五”以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持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指导各地将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城建重点项目,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体育场馆等现有场地建筑,按照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目前,全省共建成城市中心避难场所87处,应急设施设备配套,应急指挥、灾时救治、物资储备等城市级功能健全;建成固定避难场所440处,基本满足城区人员避难的需要。据统计,全省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有效避难面积达3292万平方米,总体建立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体系。

在推动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同时,江苏还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针对灾时应急救治需要,进行方舱医院转换设计储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迅速开展了“应急状况下城市既有建筑应急转换为医疗救治中心”的课题研究,组织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3家单位,完成了子课题“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的可行性研究,联合编制下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设计指南》,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组织实施,为全省各地开展相关应急改造的设计工作提供了技术指导。下一步,将在全省区域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全省突发事件下防灾设施体系应急转换课题研究,指导全省做好应急避难场所及避难建筑、公共空间灾时应急转换,以应对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防灾救灾需要。

强化行业监管职责

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率达100%

全省严格履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职责,依法做好新建工程抗震设计审查。“十三五”期间,全省共审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64161个,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8352个,审查面积达15.49亿平方米,开展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专项审查228项,总面积达2112.9万平方米,有力保障了城乡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质量安全。

在此基础上,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积极出台相关技术政策文件,有序开展城乡既有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及时排除危旧房屋抗震安全隐患,有效提升了既有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组织专家编制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加固、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规程,开展技术标准宣贯培训,指导各地对中小学校舍进行排查鉴定和抗震加固,监督检查校安工程质量。在全省建立减隔震建筑工程推广应用专家库,用于减隔震项目设计审查和验收把关。大力推广减隔震技术,指导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常熟市北部医院、宿迁市钟吾中学体育馆、镇江市幼儿园等新建、改建医院,学校建筑应用减隔震技术。

积极组织开展风险排查

为政府提供抗震设防决策参考

实施重要防灾救灾建筑抗震安全风险排查,掌握风险隐患底数,是落实中央和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建筑安全监管,切实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举措。“十三五”以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徐州、淮安、连云港、扬州、镇江、泰州、宿迁等市开展了重要防灾救灾建筑抗震安全风险排查工作。各有关设区市采取政府发文或部门联合发文的方式,及时下达排查工作任务,制定排查实施方案,定期召开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健康、体育、消防等部门参与的工作联席会议,建立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为加强技术指导,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江苏省重要公共建筑抗震安全风险排查技术导则》,组织各地参与排查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宣贯培训,并要求各地建立由抗震办、质监站、施工图审查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的排查工作队伍,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验收排查工作。

全省共完成1262栋医院、消防、防灾应急指挥中心、作为避难场所的体育及会展中心等重要防灾救灾建筑的抗震安全风险排查,总面积达831万平方米。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各地上报的排查技术报告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形成了《江苏省既有防灾救灾建筑现状分析及对策措施研究报告》。

广泛开展抗震科普宣传

形成全民参与的抗震防灾工作氛围

江苏提前谋划,面向全社会广泛开展抗震防灾宣传工作,着力抗震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强化抗震防灾知识宣传普及,并结合每年的全国防灾减灾日持续开展全省抗震防灾宣传活动。

2018年以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先后在泰州、南京、徐州等市投入省级抗震专项引导资金,支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建设抗震防灾科普教育基地。位于苏中的泰州市抗震防灾科教馆是国内首个抗震防灾专题科教馆,围绕抗震防灾科普知识宣传、抗震模拟体验、地震避险训练、逃生演练等内容,打造了身临其境、寓教于乐的科普教育、体验和培训平台,已被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命名为“江苏省抗震防灾科教馆”。位于苏南的东南大学抗震主题馆和苏北的徐州工程学院抗震科普教育基地,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设有“感知地震”、“地震科普”和“科学防灾”等展区,展示了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体验、结构模型制作、抗震科研成果等内容,形式生动多样、互动体验感强烈。

此外,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组织编制了《房屋抗震安全百姓问与答》、《江苏省农村抗震安全画册》、《城乡建设抗震防灾普及读本》、《防灾避险应急手册》、《江苏省抗震避险手册》等抗震防灾科普读物。同时,不断创新宣传载体,充分发挥“建筑防灾”APP、“城市防灾与科普”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作用,大力普及抗震防灾知识和防灾避险技能。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先后在淮安、泰州、徐州等市组织开展全省抗震防灾宣传活动,与各地教育、科协等部门联合举办了抗震科普教育基地参观体验、防灾避险演练、抗震舞台剧演出,免费发放抗震科普资料,提供防灾咨询服务,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行动】

江苏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抗震防灾宣传活动在徐州举行

《中国建设报》江苏: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提升抗震防灾能力

《中国建设报》江苏: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提升抗震防灾能力

5月12日,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徐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徐州工程学院承办的江苏省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抗震防灾宣传活动在徐州举行。

据了解,此次活动紧密围绕“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主题,通过多地多点多方远程互动的形式,举办了徐州市幼儿园及中小学生抗震防灾主题绘画展、抗震防灾平面设计竞赛、抗震防灾科普教育基地参观体验、地震救灾机器人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有关部门拟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普及抗震防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市民广泛关注

更多了解抗震防灾知识

为了让广大师生、家庭普及抗震防灾知识,让青少年能够亲身参与,并引领家庭和学校“大手牵小手,共筑安全梦”,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带动效应,在江苏省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抗震防灾宣传活动期间,成功举办了幼儿园及中小学生抗震防灾主题绘画比赛。此次比赛共收到作品5000余幅,经过专家组的认真评审,共遴选出200幅优秀获奖作品,共20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充分展示了幼儿园、中小学生学习防震抗震知识的成果。

此外,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抗震防灾安全科普知识竞赛及抗震防灾平面设计竞赛,力求提升社会公众防范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在抗震防灾平面设计竞赛中,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参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抗震防灾科学知识的摄影、创意设计等种类的作品层出不穷,营造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经过专家评审组的认真评选,最终选出60组获奖作品。

众多学子参与

激发多个创新设计

作为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全国防灾减灾日抗震防灾宣传系列活动”之一,徐州工程学院利用高校专业优势,在线上开展了“结构创新设计”大赛,吸引了众多学子参加。

据了解,此次比赛以适合高烈度设防区轻质高强建筑结构形式设计为目标,分设模型设计组与模型加载组。模型设计组采取线上比赛形式,要求参赛作品在满足抗震措施的基础上创新结构形式。参赛学生借助CAD等三维建模软件,设计了集观赏性、实用性、创新性为一体的三维结构模型。模型加载组根据相关要求,以地震模拟实验台为检验手段,设计了典型地震作用下应用减隔震技术的无水平推力拱模型制作赛题,综合考察了学生结构思维能力、对材料力学性能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虽然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但指导老师、参赛选手克服重重困难,提交了一批颇具创意的方案设计,切实锻炼了学生的结构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于模型作品建筑结构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营造了抗震技术应用的学习氛围。

“高精尖”机器人助力

可参与地震应急救援

此次活动中,有一支“高精尖”机器人组成的救援队伍亮相活动现场,开展了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受到观众瞩目。

当天上午,演练在徐州工程学院乐群广场进行,演练现场模拟某地区发生6.8级地震,多处房屋倒塌,有人员受困,电力、通信中断,城市基础设施多处受损,道路桥梁损坏、交通受阻,油气管线破损,危化品发生泄漏,引起火灾。接到救援请求,机器人救援车队携带各类救灾机器人疾驰而来,数台机器人进入临战状态。演练现场,救援队紧急研判、快速响应,并于第一时间向侦查机器人发布废墟搜索指令,机器人在收到指令后,成功完成现场勘查、红外检测等科目,实现了对地震废墟区域的快速信息获取与实时影像回传。随后,无人机执行空中搜寻任务,发现起火点后,两台消防机器人出动,几十米高的水柱升空后迅速熄灭起火点。灾后现场油罐受热起烟极有可能引发爆炸,防爆消防高倍数泡沫灭火机器人和防爆排烟侦察机器人立即对油罐进行消防作业,成功消除了安全隐患,圆满完成搜救和消防任务。

据了解,此次演练是机器人救援队的“首战”,其抗震救灾能力在实战后得到检验,取得了预期效果。机器人救援队的组建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政府的应急处置水平。

□ 王璇

 

【链接】

江苏省抗震防灾科普教育基地揭牌

《中国建设报》江苏: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提升抗震防灾能力

5月12日,“江苏省抗震防灾科普教育基地”正式揭牌。据了解,该基地位于徐州工程学院中心校区,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徐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总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是苏北地区唯一设置在高校内且集科普、教学、科研功能为一体的抗震主题场馆。基地以“提升社会地震灾害防御能力”为主题,是新型的科普学习空间和自主探究、创新实践的场所,自防灾减灾宣传周起逐步向社会公众开放。

据了解,活动当天,现场人员共同参观了地震地质主题区、工程抗震主题区、防灾减灾与科学逃生主题区等展区。主要展陈项目包括地震成因、建(构)筑物破坏、抗震小课堂等,场馆内采用多媒体互动、虚拟仿真、实训体验等方式,设置不同场景和建筑物类型,注重参观者体验感。

□ 乔鹏

【案例】

《中国建设报》江苏: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提升抗震防灾能力

江苏省抗震防灾科教馆位于泰州市天德湖公园内,与泰州市科技馆合建,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该馆围绕抗震模拟体验、地震避险训练、逃生演练、房屋抗震设防和减隔震新技术等内容,开展实训活动,综合利用实物模型、媒体播放及360度三维全息投影技术、4D立体电影、模拟空中救援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抗震防灾科普宣传。据统计,开馆一年来接待参观人数已超过50万人,节假日和黄金周期间,日平均接待5000人左右,已经成为广大市民了解和掌握抗震防灾科普知识的“网红”打卡点。

《中国建设报》江苏: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提升抗震防灾能力

《中国建设报》江苏: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提升抗震防灾能力

近年来,南京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利用公园、学校、体育设施等场所,建成固定以上应急避难场所51处,其中中心避难场所10处,全市有效避难面积230万平方米,可为65万人提供中长期避难场所,加上紧急避难场所可供约600万人紧急避难。

 

2020年5月29日《中国建设报》

正文完
 0
云南减隔震支座厂家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云南减隔震支座厂家 2021-10-29发表,共计5563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隔震支座厂家
评论(没有评论)